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五个论断

作者: 时间:2019-07-09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谈到要在对外宣传中 “讲好中国故事”。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这个问题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此后,在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习,2014年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式,2017年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习近平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阐发。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论述及其内涵,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论断上。

 

01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这个论断是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将“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视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并且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而其中的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善于通过讲故事向国外传播理念、树立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早在1936年,毛泽东就曾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延安故事”。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谈到,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从与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

 

习近平十分重视讲故事的传播方式,并且在多个场合亲身实践,讲述过多种类型的中国故事。

 

一是国家交往故事。比如15世纪郑和船队远航伊朗南部的历史;2008年汶川地震时,巴基斯坦出动战略运输机,送出全部战略储备帐篷的感人之举,等等。二是人民友好故事。比如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多次访华,写下《中国大地之歌》;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在义乌开阿拉伯餐馆,并与中国姑娘喜结连理,等等。三是文化融通的故事。比如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1941年冼星海远赴阿拉木图,创作《阿曼盖尔德》等音乐作品,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等等。

 

这些故事,如同一把沟通心灵、融通中外的“金钥匙”,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距离,引发出许多思考和共鸣。

当前,我们可以运用的国际传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联合国发言、发表政策白皮书、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党中央报告的外文版本、翻译领导人著作,等等。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在海外增设了许多站点,派驻了几千名记者。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由于缺乏共同的历史和价值观,处于不同的国情和话语体系之中,沟通起来难免出现对接不畅甚至引起误解的情况。如何增强对外传播的有效度?

 

习近平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可以把情和理融合起来,也更能产生打动人和被受众接受的良好效果。同时,讲故事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能增加传播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轻松活泼的故事可以摆脱抽象和枯燥,吸引人们的兴趣,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故事中衍生的知识和道理也往往更容易被记住。

 

02“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取得的成就是实打实的,是13亿多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没有人否定得了。“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

 

话语的底气来自于实践,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的成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在加深,中国道路愈来愈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这为我们做好思想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思想舆论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然而,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话语优势,还需要提高阐释技巧和传播力度。近年来,习近平多次提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情况。

 

“有理说不出”主要是因为西方长期掌握着“文化霸权”、进行宣传鼓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在国际上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就是要把我们党、我们国家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诱使人们跟着他们的魔笛起舞”。“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说了传不开”指的是在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情况下,由于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不足,“我们的阐释技巧、传播力度还不够,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还不高”。西方主要媒体依然主导着世界舆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习近平指出:“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习近平指出,我们不仅要做事情,还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2016年8月,习近平在谈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时指出:“把我国标准、规则、理念推出去,逐步形成一套带有中国印记的多边治理规则,扩大以我为主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03 要着重讲好中国五个方面的故事

 

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经过长期努力,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历史、内涵、特征等,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习近平指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多讲中国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要求讲述中国故事要与时俱进,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伴随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也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习近平指出,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2017年11月,习近平在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会谈时用“旰食宵衣”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功经验。他谈到,旰食,指的是半夜才吃饭;宵衣,天没亮就起床穿衣服工作。中国共产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才能赢得民心、赢得胜利。

 

讲好中国梦的故事。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讲好中国梦,要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要把中国梦的阐释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起来,使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

 

2015年,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演讲时,通过结合自身经历,把中国梦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讲述了梁家河的故事,十分形象。他回顾了自己十几岁到梁家河插队当农民的经历,讲述了梁家河今胜于昔的巨大变化,并深情地说:“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是生长在中国文化中的,因此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就要注重弘扬中国人行为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习近平特别注重文艺的力量和作用。他指出,国际社会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只靠正规的新闻发布、官方介绍以及外国民众来中国亲自了解、亲身感受,都是很有限的。

 

“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既可以激励中华民族自信心,也可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习近平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同时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世界的威胁,而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出访非洲时,曾讲过5万中华儿女在40多年前用汗水和鲜血修筑坦赞铁路的故事。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提到郑和宝船的故事。郑和下西洋不为掠夺他国,不当海上霸主,而是做传递友好往来意愿的使者。事实胜于雄辩,长期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信念。

 

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除了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阐述外,习近平还在其他一些场合有过内容相近的表述。比如,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需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04“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

 

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讲好中国故事,故事的内容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选材,其共通点都是要抓住故事的四个重要因素——事实、形象、情感和道理。

 

首先,讲事实才能说服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我们不仅要做,还要让人知道我们做了什么。用中国发展的客观事实来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数据展示、媒体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为世界和人类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山水如画,文化历史悠久,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核心价值观。

 

其次,讲形象才能打动人。故事要有生动的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和感动,获得人们认同。讲形象,重要的一点是把抽象的描述具象化,让人清楚明白。比如,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习近平讲了“半条棉被”的故事:三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借宿的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再次,讲情感才能感染人。动情对于加深印象、改变态度具有重要作用。故事本身可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拨动人们的心弦。当前,故事的表现不仅仅通过语言和文字,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增强情感的渲染。音乐和画面可以增加吸引力和趣味性,在调动情绪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达信息。另外,色彩、声音、旁白的风格和视频剪辑都可能有情感暗示。习近平指出,在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时,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在有亲和力的沟通互动中“加强情感认同”。

 

最后,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一个故事可以历久弥新,往往不是因为其辞藻华丽,而是因为其蕴含的道理发人深思。习近平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在对外传播中讲故事,要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就不能千篇一律,让人厌烦,而“神不散”意味着不能丢了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故事如果失去承载的“道”和灵魂,再丰富的形式和技巧也无法产生好的效果。

 

习近平指出,要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故事之中。“我们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倡导的正确义利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理念,就要加大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这些论述揭示出中国故事之“道”的应有之义。

 

05“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一首好的交响乐需要丰富的乐器、多彩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奏响中国故事的交响乐则需要丰富的主体、多样的载体和灵活的方法。

 

首先,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应当是多层次的。习近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和各条战线都要讲。在对外传播中,中国故事的听众有巨大的地域和层次差异。面对差异化的对象,就要突出不同传播者的优势,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分类引导,开展多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广大留学生要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同月,他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民意基础。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应当用作品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其次,中国故事的载体应当是多样化的。组织好“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法,有了恰当的多样化的载体,故事才能“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习近平指出:“要用好新闻发布机制,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用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平台,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用好海外文化阵地,用好多种文化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职责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因此,国家优化战略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中央主要媒体走出去,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媒介融合,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体系的创造力和感召力,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了解中国。2018年9月,习近平在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贺信中谈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对外宣传,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文艺作品对于构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旋律有独特的优势。2013年3月,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当地人了解了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2016年阿拉伯语版的中国电视剧《父母爱情》在埃及热播,好评如潮。同期播出的《你好,中国》系列短片,也让埃及民众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公共外交,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运用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载体在传播中国故事中的优势,共奏响亮动听的中国旋律。

 

再次,中国故事的呈现方法应当是灵活的。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在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时,往往需要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或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图像,把对观众感情上的冲击力最大化;或运用比喻和类比,使故事在情感容易引起共鸣。故事的情节可以有起有落,陈述可随时间发展,娓娓道来,也可倒述或插述,悬念迭出;表达方式可以亲切朴实,也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综上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论述涵盖了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哪些中国故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等关键问题,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亚琼,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19年第2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皇冠(最新VIP认证)国际体育appapp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一号 网站: www.czjlgkyy.com

Baidu
sogou